南方周末苏有鹏、蒋敏玉:在报道“人象冲突”中找到新的增量|媒笔记
/媒笔记/
🕐2021年7月11日
📚苏有鹏、蒋敏玉:在报道“人象冲突”中找到新的增量
✍🏻整理:黄水一
7月8日,南方周末推出《来自人象冲突一线的报告:最危险的象,最孤独的象》(下称《最危险的象》)详细报道了亚洲象出走的始末,用平等的视角看待人象关系。南方周末记者苏有鹏、实习生蒋敏玉从选题背景、采访经过、写作细节等方面为我们复盘了《最危险的象》背后的故事。
为什么关注大象
媒体对于亚洲象问题的聚焦和讨论预示如何处理人和亚洲象关系的问题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人和野生动物的关系需要进行重新的审视。
以往对于亚洲象的报道偏向于去描述亚洲象是一个可爱的生物以及政府做了哪些努力和工作来防止人受到伤害,隐含着以人为中心的色彩,以人的标准去揣测这些保护措施对亚洲象是否有益,试图去解决人象冲突的问题。
很多现代型社会遭遇的危机可能要从比较原始的部落或者比较淳朴的少数民族社区去发现问题的解决方式。学者何謦成的博士论文里提出,在70年代之前,傣族、布朗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和大象的居住区域是不重叠的,此时是一种人象和谐的状态。但因为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传统观念土崩瓦解。
如何熟悉选题
梳理已有媒体报道
在政府官网上搜集相关公告和文书。在西双版纳州、云南省林业局等官网上以“亚洲象”“亚洲象国家”为关键词检索政府公告和文书,了解云南在保护亚洲象方面所做的具体工作。
原文内容:
据原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2005年的一组数据,在西双版纳保护区内,分布着122个村寨,周边则有138个村寨。从地图上看,村庄和农田像斑块一样附着在保护区里。换言之,这些归属村寨的土地,并不是保护区。
示例:有论文提到了勐海县的亚洲象存在种族隔离的问题,这在亚洲象攻击人的基础之外又提出了另外新的几个视角来看待这个群体。
原文内容:
这个数字,约为1994年-2014年西双版纳和普洱两地总共55名被害者的三分之一。而老三家族虽与“西双版纳-普洱种群”同为“种群”——在生物学意义上,这意味着与其他象群的隔离,但根据云南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2019年的调研数据,后者成员的数量约是前者的十倍,为189头。
2.不同的论文可以相互佐证。
如何获取信息增量
《最危险的象》的信息增量在两个部分。第一个增量在于老三的故事更加详细,老三的故事基本上都来自于对勐海县林业局以及普宗信的采访;第二个增量在于滑石板村这一部分。
由于受到多家媒体的采访,采访对象难以说出新意,需要采取其他方式来突破采访对象。和采访对象一起工作生活是一种突破采访对象的有效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注意观察采访对象和其他人的聊天,遇到感兴趣的话题及时追问。很多新的信息是采访对象本人也并不觉得重要的,而这些看似不重要却有意思的东西是他会和周围人在聊天中提起的。
原文内容:
老三的家族2015年底到达勐阿,普宗信从2016年开始观测大象,五年来,他自己建构了一个不轻易向外人传授的、用于躲避大象的知识体系——
“小象在森林里叫唤的声音,和狗叫一样。”
“留意森林里长出的农作物。大象偷吃玉米,它们粪便里长出来的玉米很壮,不过,有时也会长出灰色的蘑菇。”
“留意空气中是否有一股农村男厕所里尿槽熏人的骚味。发情的野象最危险,它们滚过的草丛,骚味会持续很久很久。”
图:南方周末
通过当地的出租车司机来找到交通不便,甚至在百度地图上不存在的滑石板村。
在滑石板村里发现与大多数村民打扮不同的一位独居老人——杨宝珍,并且在她身上发现了这场冲突中人的悲惨命运。
原文内容:
她的三个儿子在外打工,每年分别给老人400元生活费。15年来,杨宝珍最大的愿望是能回到大山包看一看她85岁的哥哥。在那个冬天会下雪、“黑色脖子的鸟”会偷食燕麦的故乡,她的哥哥曾在每一个歉收的季节,偷偷藏下洋芋给妹妹吃。
图:苏有鹏
写作细节的处理
在导语部分使用了很多形容人的词语去形容老三,这种拟人化与揣测动物心理是有所区别的。很多媒体用可爱或者残忍去描写老三,这本身预设了一个观看的结构,你观看这个野生动物的时候,没有把它当成和你享用一个平等自然空间的其他物种,而是把它想象成一种宠物,一种你可以控制、智力上远不及你的生物。采用这样的写法是为了让你一下子觉得它是跟你一起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和你很亲近很相似的物种。
原文内容:
老三,勐阿镇的漂泊浪人,汽车破坏爱好者,27岁的处男,在勐海-普洱澜沧亚洲象种群的公象里排行第三。勐海县林草局给它的官方称谓则是:车匪路霸。
Q&A
Q: 在进行相关资料事实核查的时候,操作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A: 对于搜集到的所有资料,可以放到一个文档里一一对照。而对于采访的内容,特别是重要的数据会让采访对象确认一遍。如果采访对象列举了某些数据,需要去百度、论文库里核实这个数据的准确性,不能因为这个采访对象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就直接运用这个数据。
在采访过程中的事实核查,严格上来说某一个数据、某一个信息你需要三方来证实。比如说A和你说大象有10头,此时你还需要去问B和C,但B和C一般来说不能是A的利益相关方,你要通过对三个利益不相关的采访对象的采访来证实某一事实的可靠性。
Q:在文章第二和第三部分里会有很多论文和介绍性的数据和材料,在写作上有想过增加文章的易读性吗?
A: 通常来讲我们接受的新闻教育都是提倡我们把数据变得更容易阅读或者更容易接受,但在这篇稿子里我没打算这么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于大象为什么出走这件事你需要一些很确凿的证据,因此越精确越好。所以这一点主要取决于你表达的目的,如果你只是为了让大家了解一个大体的情况,那你可以简单一点,或者用一些比较恰当的比喻,让大家接受这个数字,对这个数字有概念,但是我的主要目的是把这个当作证据来使用,所以我会希望它稍微清晰一些。
统筹:李翱
-END-
统筹总监 | 胡世鑫
值班编辑 | 黄水一
推荐阅读